中国的国有企业大量出现在世界500强的榜单上,表明中国国企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相比已经毫不逊色。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意味着中国国企改革的成功。
7月7日晚间,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榜单揭晓,中国企业上榜数量继续增加,总数已经达到100家。其中中石化集团取代埃克森美孚,排名第三,打破了该公司与沃尔玛和壳牌三足鼎立的历史。更值得关注的是,在上榜的中国企业中,国有企业占了绝对优势,达到了92家,其余8家则为私营企业。
尽管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不应该过高估计这份榜单的意义,但无论如何,《财富》世界500强的榜单仍然是当今衡量全球大型公司最著名、最权威的一份榜单。一家企业能够榜上有名,就意味着其在世界范围内被公认为是一家优质的、成功的企业。中国的国有企业大量出现在世界500强的榜单上,表明中国国企和世界上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相比已经毫不逊色。在一定意义上,这也意味着中国国企改革的成功。
曾几何时,由于复杂的内外因素,中国国企曾陷入一种非常困难的境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国曾有三分之二的国企处于亏损状态,机制僵化、效率低下、浪费严重等负面词汇,都被财经类媒体自然而然地和国企联系在一起。1994年,我国最大的500家国企全年销售收入的总和竟然还不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一家的销售收入。
改革使中国国企开始了一个凤凰涅槃的过程。1999年9月,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继续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2003年4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京成立,并开始全面推行做大做优做强国企的方针——国企的浴火重生也就从这时开始了。
截至2013年,中国国企资产总额飙升到85.37万亿元,所有者权益29.17万亿元,分别是2003年的4.3倍和3.5倍。其中营业收入从10.73万亿元增长到39.25万亿元,年均增长17.6%;净利润从3202.3亿元增长到1.94万亿元,年均增长25.2%;上缴税金从8361.6亿元增长到3.45万亿元,年均增长19.4%。与此同时,国有企业开始大量进入世界500强,并使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上榜企业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有人指责说,国企盈利全是靠垄断。这是无视基本事实的说法。因为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绝大多数国企都处于竞争领域。国企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一靠制度优势,二靠创新能力。
从制度优势的角度来看,国企有两个方面的优势是外企、私企所不具备的。即在管理中一是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二是坚持了群众路线的原则。前者的自上而下与后者自下而上相结合,有效解决了现代企业管理“委托-代理”链条中代理利益忠诚度因代理层次过多而降低的难题。这两条原则和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企制度。
从创新的角度看,国企的创新能力具有明显优势。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国有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专利21.4万项,其中中央企业13.7万项。而载人航天、绕月探测、深海钻井平台、深潜探测等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先进水平的成果,更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典范。
根据2002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报告,工业行业可分为“市场驱动”和“技术驱动”两大类。如服装厂的竞争力主要来自迅速调整产品样式的能力,而发电厂的竞争力则主要来自设备的先进程度和企业管理。我国国企目前主要分布在技术驱动性强、规模效益显著的行业,这意味着国企在市场竞争中的成就也主要是依靠技术创新取得的。
国企大量跻身世界500强表明,中国的国有企业,已成为中国独特的制度优势,将成为实现中国梦的主要支持力量。历史的经验证明,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可能在别国制度基础上实现赶超,一个民族的崛起总是带来一种新的企业制度。英国以工厂制度代替手工工场制度奠定了它作为“世界工厂”的真正基础,德国赶超英国靠股份公司制度,美国超过英国靠福特式企业制度,日本赶超美国靠丰田式企业制度,中国经济崛起只能靠国有企业制度。尽管中国国企制度目前仍然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但依靠国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完全可以期待的,我们应该有这样的制度自信。